促消費 成為多地政府2022年工作重點中的高頻詞,其中,連鎖商業承載厚重期許,并蘊含著巨大消費潛力。作為線下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當前已不僅僅停留于簡單的裝修、設計等“面子工程”,如何幫助商家塑造品牌畫像、擴展消費場景、延長消費的時間與空間等成為行業思考并探索的新課題。
王躍 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分會會長、常宏董事總經理
現將采訪文章分享如下:
中國商報:疫情對于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有著怎樣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躍:在疫情的倒逼下,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整體明顯的特征是加速轉型升級,行業朝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趨勢發展,從生產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具體包含五個方面:
一是店裝企業開始在全國范圍建立服務網點。實際上,疫情暴發之前,店裝企業向外擴張市場的意愿并不強烈,更多是聚焦于本地市場。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受封城、封店等多重因素影響,店裝企業不得不更多地“走出去”。
二是第三方的店裝服務商開始興起。這些服務商不搞制造,而是在當地給品牌方提供道具、工程等方面服務。
三是店裝現場項目的管理更趨“智慧化”。如 ,當前店鋪的裝修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及管理,線上便可了解到現場的施工進度、人員調動、施工質量等,這是疫情期間十分明顯的轉變。
四是商業店裝更注重場景化和智能化的應用。
五是由于疫情,連鎖品牌店普遍出現開店計劃減緩、或大規模關店的現象。店裝行業作為零售商供應鏈中間的重要一環,整體損失慘重,一些連鎖品牌的倒下,使得很多商業店裝企業也倒閉了,這是疫情給全行業帶來的普遍影響。尤其是個別區域突發的疫情管控,使得許多實體店的落地裝修過程面臨被中斷的風險,不只是裝修進度受阻,其中還涉及人員流動、物流配送、跨區域協同,以及難以預估的隱形成本。
中國商報: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在過去兩年都經歷了哪些變化?
王躍:第一,疫情推動了線上線下場景的加速融合,線下商鋪越來越“智能”,這一點相信許多消費者也有體會。店鋪建設方面,品牌商的要求兩極分化趨勢明顯,一類是傾向于做大型旗艦店、高級旗艦店,這類店面需求開始增多,主要是為了集中展示企業品牌形象,加大品牌推廣;另一類則是小型店、標準店,快閃店的需求也在上升。
第二,疫情推動了智能化技術在商業店鋪裝修中的迅速應用與普及,商業店裝服務從源頭就越來越智能化、科技化。例如,無接觸體驗、智能管控、智能消殺、無感支付等新技術開始越來越多地代替人工去完成很多線下服務。
第三,從細分業態來看,商業領域不同業態呈兩極分化趨勢。便利店行業、新能源行業近幾年發展迅猛,尤其在多項政策的激勵下,線下門店鋪開的速度還在加快。然而,對于傳統的服裝、餐飲而言,這幾年受疫情沖擊明顯,線下門店關店、閉店、延緩開店的品牌較多,如海底撈在去年一年就關停了300家門店,這是餐飲業的典型現象。同時,近幾年高端消費品行業整體開店步伐放緩,但對舊店的維修和保養這塊業務需求更大。如門店舊址的局部改造,還有品牌落地活動快閃店等業務量出現增長,雖受出境游限制,但國內對于高端消費品這部分需求并沒有減弱,這一點可以從近兩年免稅店銷售火爆看出。
總體而言,雖然疫情對于各行各業存在一定消極影響,但我們也應看到,仍有許多逆勢上揚的案例,各行各業都不乏佼佼者,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樣板。
中國商報:過去的一年里,多領域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漲明顯,請問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是否面臨一定成本壓力?能否分享一些供應鏈管理的經驗?
王躍:2021年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原材料和人力價格上漲,這一點店裝行業也不能避免。如,很多跨區域的項目,防疫費用和時間成本較大。其次,偶遇個別區域疫情反復需要封閉隔離,一旦出現這種突發狀況,所有工人的吃住行企業都是需要負責的,這在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壓力。
原材料上漲方面,我們在調研業內多家經營良好的公司后發現,那些做好供應鏈上下游管理的店裝企業應對不穩定因素及各種風險的能力更強。店裝企業的客戶大部分是需要長期服務的,上游成本端價格上漲,下游的服務商也應該第一時間調整服務內容,提供更多差異化的方案,這時候品牌與服務商應當是盟友關系。
其次,對于下游的供應商,也應當達成深度與戰略合作,共享資源共擔風險。店裝企業應當自建平臺,做好周期性預測和盤點,企業內部也要做好智能化管理,集中采購,優化招投標體系,選擇更長期穩定且性價比高的供應商伙伴。選材用材要嚴要求高標準,存貨備料要及時清零,做好庫存優化。
轉自:中國商報網 |
此外,服務網絡本土化十分重要。更好地利用本土服務資源不僅是應對成本上漲的有效方式,可以極大地降低人員的來回流動、差旅、住宿等費用,同時本土化團隊的搭建也能更好地服務客戶,減少客戶的流失,對上下游來說都是更為穩定。最后,是要充分利用智慧物流系統解決遠程配送的問題,這也是做強、做硬供應鏈不可或缺的。
中國商報:商務部在2022年促消費五大重點工作中強調,要促進城市消費升級,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作為智慧商店的重要呈現,店裝行業還能夠在“智慧化”方面做哪些文章?
王躍:店裝行業智慧化應當體現于消費行為的整個生命周期,其中既包括商業空間的智慧化,同時也包括商鋪銷售的智慧化。店裝企業應當在建店過程中全流程使用數字化工具,為業主提供可視化的管控數據。店裝企業應當圍繞著店鋪進行數字化改造,在選址的前期就應當做好數字化建店。同時做好店鋪的數字化運營管理,這一部分要幫助商家進行運營管理、精準營銷、信息推送等,做好數字化的能耗管理與客流分析。
中國商報: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目前還存在哪些發展難點與痛點?未來一年里,可能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
王躍:行業準入門檻并不高,工業化、信息化程度較低,但卻是實打實的“小行業、大市場”。據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商業店裝行業規模約為1.6萬億元,然而企業主體分布區域不均,35%的商業店裝企業集中在華東區域,23%在華南區域,其他幾個區域分布較少。
目前來看,疫情仍是最不穩定的因素,讓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店裝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建設。同時,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例如美聯儲加息引發全球市場的通脹,國內市場一定程度承受輸入性通脹壓力,如基礎芯片、鋁等基礎材料價格仍有上漲的可能。此外,我國居民的消費信心仍有不足,雖然國家在下大力氣促消費、擴內需,但居民消費總體仍持謹慎態度。
中國商報:如何預判2022年線下連鎖商業的發展?能否展望一下今年上下游行業的趨勢與走向?
王躍:2022年里,新品類、新品牌、新模式的商家開店會明顯增速,市場將呈現穩步復蘇態勢。自去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利好政策,央行也在釋放準備資金,這都有利于線下實體商業的回暖。雖然前景是光明的,我們也應看到,外來性、輸入性通脹壓力長期存在,短期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增長仍然承壓。
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大家認為電商的蓬勃發展,一定程度會削弱線下實體商業的發展,但當前我國連鎖商業正在迅速接入數字化生態。這也意味著,線下連鎖商業將向體驗性更強、數字化場景化更強的方向運營發展。未來,20%的店鋪將掌握80%的流量,私域流量的競爭就會變得更為激烈。
特別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穩步實現,綠色建造、綠色商場等標準的發布,對商業店裝行業也將產生很大影響。低碳產品的應用和服務過程中將更關注數字化,整個施工過程都將更加綠色環保。
中國商報:對于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的健康規范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王躍:首先應當建立相應的行業組織,樹立起行業在社會上的展示形象。傳統意義上,大家認為店裝屬于裝修行業,但實際上家裝、公裝和店裝的服務客戶群體不同,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目前行業沒有出臺統一的標準,也缺乏專屬商業店裝的制式合同,這是行業目前亟須解決的標準化問題,未來應當建立統一的標準,包括企業的準入門檻、人員的從業資格、交付的標準等。
其次,行業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健全的培訓體系。人才管理方面,店裝項目的負責人一般叫項目經理,或者工匠,人社部對于這部分工種缺乏明確的命名。行業內的職稱認定、執證考證上崗、系統的培訓方面并不完善,這一部分,希望政府能夠加強引導,后續對于規范行業健康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對業內而言,倡導更多的企業遵循市場競爭原則,多品牌運作,避免低價惡性競爭,擾亂市場,應該更關注客戶多維度的建店需求,向低能耗、更環保的路徑發展。雖然店裝行業大部分是面向企業用戶的,消費者很難產生直觀感受,但店裝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消費者每天都用得到,行業的健康規范發展對于提升消費體驗、改變城市面貌、提振經濟等作用都是巨大的。
鏈接:
中國商業聯合會是由從事商品生產、商品流通業、生活服務業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社會團體,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現有各類商業領域會員單位4500家,已發展成為中國商業領域領先和最受尊敬的社團組織。可以為分會發展提供戰略指導、品牌賦能和專業化支持。
中國商聯商業店裝與展陳行業分會目前是中國境內從事商業場景設計、建造、展陳、裝配和服務領域的唯一全國性組織。秉承“構建互益平臺、促進產業升級”的使命,“服務更多全球商業品牌”的愿景,凝聚行業領軍企業、時尚品牌企業和上下游產業鏈優質資源。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共建行業標準、促進行業交流,立足中國市場、服務世界品牌。
宏鳥視窗
(關注常宏訂閱號,獲取第一手資訊!)
更多文章
400-007-9198